即便刚发布了规范云计算市场的文件,但有关部门仍刻意淡化政府在“云计算”市场的作用。
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有关人士对本报说,如果因认为政府把“云计算”作为发展方向,而造成一哄而上的局面,就偏离了政府的本意。“示范的目的就是区别情况。由于涉及到政策范围内的资金和扶持,很多情况不能一概而论。”该人士说。
差异化而非同质化
3个月前,发改委和信产部联合发布了《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》(下称 “《通知》”),北京、上海、杭州等五个城市已根据部委要求,将云计算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上报,该方案在去年11月25日前 “已经由工信部和发改委一起讨论评审完成。”上述五个城市的具体细则,目前尚未公布。
此前,各地云计算中心纷纷立项上马,云计算概念股一路攀升。而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和信产部软件服务司两个“主管”部门里却是一片“冷清”。
工信部有关人士向本报表示,“目前还在等待领导关于云计算方面下一步工作的批示。”尽管一切尚不明晰,但《通知》仍被业内认为是云计算行业的“重大利好”。
“十二五”规划中明确表示,国家经费将更多拨给云计算领域。《通知》中被列为示范的城市均表示将因“云计算”获千万亿的新型产业推动力。
云计算似乎成为了高新技术领域,继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后的政府重点扶持行业。但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信息技术处处长嵇智源则认为,中国云计算前景不容乐观——正呈现“头重脚轻”的发展趋势。
从2009年至今,中国有近20个城市先后部署了云计算项目。但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陈英曾多次表示,各地政府云计算“上马的项目投资非常大,有些地方存在一哄而上投资过热的情况。有可能造成昂贵的计算和存储资源的浪费。”多数云计算项目现都还处在“商业模式没起来,靠政府养活”的阶段。
以国内最早开展云计算项目的无锡为例。据了解,该项目截止农历年前大约能有6-7家企业上线,但都还没有赚钱。目前,在云计算建设尤其是云数据中心这类投资较大的项目上,倾向由政府主导建设,并在中小企业使用云服务时给以适度费用减免。这也意味着,若没有完善的商业模式,地方政府都将作为“投资人”等待云数据中心的盈利。
引导而非指导
云计算,是基于虚拟化技术存储、网络等资源的整合,最终实现资源按需所得的新的服务模式。因此盈利模式应是其中的关键。
虽然云计算的引爆点并未到来,但这并未影响投资云计算的各地政府及相关方对云计算的“政策”寄予厚望。目前,国内的主要云计算中心的云计算模式,都以政府为主导。
据了解,上海除首批支持建设规模达到31亿元的13个云计算项目外,还将继续在电子政务、城市管理、市民服务等五大方面进行投入。
深圳“云计算”产业中心是国内首个财政出资建设的大规模云计算产业基地。项目总投资达8亿元,其中深圳市政府配套投资6亿元;北京则计划从2011年开始打造一个500万亿次的大规模工业云计算平台,该中心副主任曾宇说,由于云计算的投资规模和安全需要,“政府为主导成立的云计算中心应该是主流模式。”
曾宇还表示,没有清晰的用户定位和服务模式,无助于云计算中心的成长和发展。“各地应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结构,定位区域云计算中心的主要服务模式、商业模式和服务对象。”
或可预期,政府有关部门对于云计算市场的干预,将更多注重于宏观层面,以注重地区特色和避免重复建设、浪费为重点。如上述发改委人士所言,政府的态度更多的是,“不太多干扰市场,让他自己去运行,去摸索。”